剛才得知現在又有新的作品出來.謝謝好友的 通知
我們出了板陶窯的園區.繼續再往村內走一路上的景致真的很優.
我們在2012年初來的這一天不是假日喔.所以人車較少.
嘉義新港板頭村位於嘉義縣的北港和新港之間,鄰近北港溪的嘉南平原上,也是當年古笨港的繁華區腹地,
而板頭村以嘉義輝煌的交趾技藝,及剪黏工藝,把在 地生活跟農村純樸的文化,真誠地展現出樸質的美感,
並以輕鬆可愛的方式描繪出昔時光采、童年歡樂、貓狗花鳥的可愛題材,各處的作品皆反映出此地人們的 真誠與歡愉。
嘉義新港有約六十餘位從事交趾陶及剪黏製作的藝師,為全台之冠,板陶窯為在地的代表;
由「嘉義縣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」提案,文建會補助「藝術介入空間 計畫」執行的〝嘉義縣新港鄉古笨港越堤
及週邊環境-景觀空間改善計畫〞,在村莊裡的交趾剪黏藝術村、百年復興鐵橋、苦楝樹越堤壁畫、舊火車鐵道公園、
生態小公園等處,把原先在廟宇才見到的匠師技藝,轉化為隨處可見生活美學與工藝,浸身其中,
可充份吸取當地人對台灣原鄉的土地深厚的情感及活力。
關於交趾陶:
交趾陶源自唐三彩,日本稱為交趾燒,台灣的藝師稱為南燙(閩南語〝淋湯〞),是以低溫燒製的彩釉軟陶,
是台灣傳統廟宇建築的裝飾,多用於壁堵或廟頂, 如新港奉天宮的廟宇屋頂。早期作品約分為兩大系統,
寶石釉的葉王、林添木,及水彩釉(釉上彩)的柯訓等藝師;寶石釉為熔塊釉,釉色穩定亮麗;
水彩釉( 水釉)為生釉,燒成後才呈見釉色,渾厚溫潤為其特色。
台灣交趾陶的發展始於葉麟趾(葉王)與後來的林添木等藝師,而兩人皆為嘉義人,
這項技藝也成為嘉義重要的文化資產,並在嘉義市成立了交趾陶博物館。
嘉義新港鄉將傳統交趾陶導入文化創意,板陶窯、古笨港陶華園等處結合觀光休閒形式,
發展出交趾陶創意商品,推廣給大眾。
下面是跟在後面的小牛
沿路住家外牆都有一些很可愛的景致.來此多趟還是很喜歡這兒的感覺
我們來到河堤邊的創作.真是美極了.上去河堤看到對面就是北港鎮.
2013年來看到這裡被破壞的有許多處.這些藝術家很辛苦費心的作品
免費供人觀賞.多精心的成品啊.....確被人為的破壞真是可惡.
左上方是通往嘉義及北港方向舊鐵橋.在橋墩下面這些藝術家也在
此創作美麗的景觀.是不是很美又很有藝術氣息
抬頭看到正上方也有延伸晚上月亮的景觀.
如要繼續去北港鎮可經由橋墩過去沿著堤防一直靠右行走.就可接到
往北港的大路上.不用回頭繞一大圈.呵呵.這是喵喵自己找的路.很聰明吧.
哈哈............喵最厲害的就是認路.*條條大道通羅馬*所以啦..........